我在一樓急診室的人生讀後心得
作者:詹姆斯・馬斯卡利克 出版社:臉譜書房
德國哲學家尼采說:關於生活,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James是位加拿大的急診醫師,同時也是第一位在衣索比亞成立急診室的人道救援工作者
本書是他的自白及對生命的省思
二十四個篇章,跨渡了十年時空,在衣索比亞,加拿大急診與 爺爺的森林交錯,
作者以行醫札記的方式,描述著急診室悲歡,貧病,絕望,希望,混亂,秩序,生命的起伏,急診體系的困境,醫療現況的甘苦
藉由場景不斷的切換,紀錄著生命的流動,也從ABC.....XYZ的安排,很巧妙的呼應著現實情境,引領讀者進入了生命探索的議題
這本書的書寫方式,感覺是作者和自己的對話,而不是為了要出版而寫。
分別是伊索匹亞阿迪斯阿貝巴的黑獅醫院急診室、加拿大多倫多的醫院急診室
和作者爺爺生活的加拿大鄉間。人物部分則有黑獅醫院的病患和同事、多倫多
急診室的病患和同事以及他的家人(尤其是對爺爺的描述)。
整本書讀起來,沒有高潮迭起,沒有特別深刻的印象,但是讀完有一種淡淡的
哀傷。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走完自己的人生路。
在T(TIKUR)黑色這個篇章中,P.223提到了一個廔管醫院,名稱為Hamlin Hospital(
以澳洲創辦者的姓氏命名)。是專門為產後婦女,治療廔管的專科醫院。原來分
娩在醫療缺乏地區,婦女的死亡率是如此之高,這是我完全無法想像的事。
台灣的醫療水準完全不輸先進國家,全民健保的制度,更是讓外國稱羨。可是
,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壓榨醫療人員得基礎上,如果全民再不珍惜,健保終有崩
潰。
這本書的作者詹姆斯是一位無國界醫生,一邊行醫,一邊從事教學,同時我也
深覺他是一位思考者和作家。
從A(Airway)到Z(Ze end),醫學的思考模式和文學的思維,像是交叉的麻花辮,細
膩的關懷,人生的沉重,醫療的專業,編織的強烈卻又相處融合。
這本書的寫作方式很像一頁一頁的電影手稿,獨立而片面的畫面一再出現,時
而連結,時而不連結,也一如他在急診室的工作,事件的發生,說來就來,一
切的處理都在腦海中快速思考快速處理,並付諸執行。這樣快速的片段也常常
出現在文章中,讀者像是急診醫生旁邊的錄影機,錄下的很多畫面,卻要在錄
影結束後,才能沉澱和體會。
刺激與反應之間,存在著空間。
那是什麼空間呢。?
在急診室裡,這樣的空間和時間有自己的定義,在物資不足,治安問題,狀況
百出的衣索比亞,定義更是不同,要有強心臟,強大腦,強團隊和強烈的人道關
懷。
我很喜歡最後 p. 281頁的這2句話『生命不只是一場盛大的葬禮』『生命也充滿
生氣。正因為如此,你不需要特別等待什麼』
這兩句話,讓我很有感觸,或許作者的家族(爺爺),長期接觸大自然,獵人的
角色,讓他對生死的更替更有另一番寬容的見解,生命不該只是一場盛大的葬
禮,能夠珍惜每日的因緣際會,人我互動,微笑面對,若是盡心,何須等待的一天,而所有醫療工作者的熱情,也會被消磨殆盡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