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讀後感言 (15)
- Nov 01 Fri 2019 19:09
台灣鐵道小旅行讀後心得
- Oct 04 Fri 2019 15:49
五十歲的公主讀後心得
- Jun 01 Sat 2019 18:56
我在一樓急診室的人生
- Apr 05 Fri 2019 10:48
2019/03/28微物誌讀後心得
- Dec 11 Tue 2018 11:13
2018/11/22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讀後感
天長地久給美君的信 作者:龍應台 天下雜誌出版
人的老化是必然的,當人的失智也是必然時,我們會如何去面對和適應呢?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成人時,原已被我們忽略一段時日的對父母親的關愛,相比較對應下,才又慢慢被喚起檢視,想想你曾經怎麼對待長輩,如今你將會怎麼被對待?孩子會是有樣學樣的!
- Nov 12 Mon 2018 14:25
2018/10/25遇見一個人的圓滿讀後心得
- Sep 08 Sat 2018 22:12
2018/08/23理想的簡單生活 讀後心得
作者:多明妮克.洛羅 如果出版
這本書應該是理想的生活指導書,我想絕大多數、書中提到的都不容易做到,從衣食住行到內在的修為、到外在的優雅舉止,但是閱讀這本書就像給心靈做了一次Spa,是該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態度,對物、對事、對人,有沒有好好的、認真地過每一天,不枉費此生福報。
- Nov 05 Sun 2017 10:56
2017/10/26 50歲的書桌讀後心得
作者:蔡穎卿 出版: 遠流出版社
其實要導讀這本書,對我而言很難,因我閱讀的書量太少,閱歷也太淺,加上作者書中所提到的書單,我一本也沒有閱讀過。第一次閱讀並沒有太多的感觸;第二次再讀發現內容既深且廣,作者分享他的感想與啟發,讀後我也深受感動。
- Oct 06 Fri 2017 17:07
2017/09/28愛上慢慢變老的自己-讀後心得
序開頭寫著,年輕時有看不完的新鮮事,隨著年紀及經驗越來越豐富,能讓我們感到新鮮的事也越來越少,其實可以嘗試從這個觀點評估自己,心裡比生裡老的快,還是生理比心裡老化。
作者把人生分為春夏秋冬,我們的一生如初春開始在慢慢走入冬天,要學習秋收冬藏的智慧,還要為冬天早早準備。我喜歡66頁的當我們一起變老,每個人老化的器官先後不同,互相不覺得老,卻是因為大家一起變老,老的可以互相體諒,每個人心中那個小孩。87頁日落才見彩霞,太陽光亮卻很刺眼,彩霞很美也很短暫,接受自己能力有限和逐漸消失的價值,放下對健康的執著,60歲別在追求20歲的體能及外貌,沒有他人的期望,可以沒有壓力培養新的興趣。122頁很多神經60歲開始退化,味蕾數目減少,苦味鹹味減退,飲食保持愉快的心情,無特殊疾病時,不用刻意清淡。
- Aug 29 Tue 2017 22:31
2017/08/24單車失竊記讀後心得
作者吳明益(1971年),現任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也是生態作家與小說家。寫作之外喜愛繪畫、攝影、旅行…..。書中提自己及與父母、兄姐落後他們的時代太久遠,不服被冠上「上好命」汙名及「你毋捌」。長大後,聆聽他們的轉述再用文字重建「較早彼時陣」,藉此與他們同步長大、同步受苦、同步歡笑。而意外成為作家。
乍聽書名「單車失竊記」原以為是輕鬆小品,看到此書厚達394頁時,直覺小說家的本能就是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豐富。作者因收到一封「睡眠的航線」(作者描寫戰爭期間台灣少年自願赴日製造戰鬥機的小說)陌生讀者來信詢問“後來腳踏車到哪裡去了呢?”以及翻閱一張陌生人和一輛熟悉的腳踏車的照片,而觸動他展開追尋1993年中華商場被拆除隔天失蹤的父親與一同消失編號「04886」的幸福牌腳踏車之決心。作者以第一人稱「我」(小程)藉由尋找腳踏車為主軸串連一段段虛虛實實交錯的故事,在歷史與現實的時空、人、事、物及動物禽鳥交織鋪陳,每段故事皆引人入勝!看似單純的主題,讀了才發現此書架構龐大、內容涵蓋廣泛、描述細膩,須做很多功課才能完成的作品。
- Aug 04 Fri 2017 15:57
2017/07/27旅行與讀書讀後感
2017/07/27(四) 讀書會 書名:旅行與讀書 作者: 詹宏志 出版社: 新經典文化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就會以為你身處的地方、就是全世界!自助旅行最大的樂趣,就是旅途中因為迷路而發現的世外桃源,也許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但是你的心情可以隨時調整,不要有太多的預設立場,隨時保持愉悅的心情.多看、多聽、多感受。當然!我們都知道好的旅伴難求,常說好不好玩?地方不重要,看你跟誰去玩!往往許多好朋友一趟自助旅行回來,就形同陌路了,既然旅伴那麼重要,不能改變別人,就想辦法讓自己變成一個優質的旅伴吧!平日應該養成閱讀的習慣、廣泛的攝取知識,會讓你成為一個有趣的旅伴。
- Jun 02 Fri 2017 15:18
2016/05/25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讀後
作者: 宮下規久朗
通常初看一幅畫時,會以大類來分—油畫、版畫、水彩、漆畫、膠畫、童畫…,或年代、期間、地區…,或古典、宗教、印象派…等,以直接映入眼簾的景象來看—風景、靜物、景觀、人物、動物、活動…等,再看其中內容、構圖、顏色、光線、明暗、氛圍…等等,若沒有簡介繪者初始故事、意涵時,就自行體會揣摩感受著畫中的意味喜好。然而這本書卻不只是觀一幅畫的總觀評論,而是更細微的將畫中某一物件或小角落的繪製做出說明,有許多是繪者的地區、生活文化、習慣、宗教、貧富…等,是我們生活上不太接觸到或理解的,本書主要還是以歐洲古典畫為主,然而作者是位日本人,有少數以在日本的畫做補充,感覺上經由中華文化傳承的深厚背景典故與意義卻少被引用,有點可惜了,不過能有這樣一次性的綜觀也是有很多學習收穫。
- May 05 Fri 2017 13:25
2017/04/27紅嬰仔讀後心得
簡媜本名簡敏媜,1961年生於宜蘭冬山鄉,大學時期考上台大哲學系就讀一年,毛遂自薦寫信給台大中文系主任順利轉讀中文系,她形容自己的人生在13歲那年父親車禍過世,被迫瞬間長大。近年拜讀簡媜的書,散文越來越生活化。例如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吃朋友。探討的都是人生,今天研讀的是生〝人〞。
讀書也讀人,從書裡得到知識,也獲得作者的育兒經驗及各位的生活經驗,紅嬰仔這本書把育嬰過程寫的瑣碎又嘮叨,卻看見女人的細膩、與老一輩育嬰經驗的傳承。107頁育兒的飲食紀錄,我通常用在照顧家人時也會寫日記,為的是換手時,讓下一位照顧者清楚明白家人的需求。202頁作者阿嬤62歲喪子,每天蹲在靈堂哭她的獨生子,還要走1個半小時去墳前哭個夠,看完心痛不已,一個女人從小孩到成人,從少女到母親,臍帶斷卻斷不了情分,然後好矛盾要給他根,讓他有家回,還給他冀,希望他飛的遠飛的穩,呼應紀伯倫先知裡-論孩子,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是生命自己的孩子,他們透過妳來到這個世界,他們卻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們愛,卻不能給他們你的思想,你可以提供身體的住處,卻不能替他們的靈魂找房子,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 。所謂媽媽,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因為最初生下孩子那一刻只是希望孩子健康,伴著孩子成長,媽媽要求越來越多,要聽話要會讀書,回到初衷回想只希望健康,一切就釋懷。
- Apr 04 Tue 2017 22:41
2017/03/23台灣查甫人讀後心得
作者經由他從小到大的生活經驗、觀察、門診的案例和學術研究的理論中而得的相關知識,從社會結構、文化、精神、婚姻、女性主義等各個層面深入解說台灣男人,他們受到傳統觀念的灌輸必須勇敢、堅強、有好工作、賺大錢光耀門楣…,在這樣框架下成長的男人內心壓抑、壓力也大。尤其長男背負的責任最重大。
P.17提到「男人有話不輕談,男兒有淚不輕彈」,男人們下班回家後,鮮少聊工作的事,但卻會帶情緒回家。在家相夫教子的主婦,就成了受氣包。但男人退休後回歸家庭,個性也會變溫和,最近聽到一則對話:「媳婦問婆婆-:公公最近講話還會那麼嗆嗎?」在一旁的公公答:「槍被收回去了,沒槍了」(台語)。
- Apr 04 Tue 2017 22:36
2017/02/22 狗日子貓時間讀後